当前位置:
首页 > 字体文章 > 免费字体主题红米 小米新二号人物:卢伟冰为何笑到最后?| 深网

免费字体主题红米 小米新二号人物:卢伟冰为何笑到最后?| 深网

新年新气象。1月3日下午,小米创始人雷军发布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正式宣布卢伟冰升任集团总裁,王晓燕、曲恒、马骥升任集团副总裁。随后雷军晒出小米集团“第二代领导核心”合影。

如今,小米成立初期的8位联合创始人中,林斌、刘德均已处于半退休状态,只有雷军还奋战在一线。

为什么说卢伟冰是小米新的二号人物?雷军在内部信中解释道:“我和卢伟冰相识多年,2019年初加入小米后,勤奋工作,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从Redmi品牌负责人到中国区总裁,再到中国区、国际部、印度三大业务大区,卢伟冰一步步赢得了集团管理团队的高度认可和尊重。”

小米在人才选拔上也强调“战争文化”。2017年小米手机部门就职典礼上,雷军提出“战争文化”是小米的价值观之一。作为小米体系内升职最快的高管,卢伟冰无疑是小米“战争文化”的最佳体现。

不久前宣布退休的王翔已被小米聘为高级顾问。现年60岁的王翔近几年经历了小米冲击高端、造车的初期,无论从小米目前的情况,还是其个人健康状况来看,他均无法继续担任总裁一职。联合创始人洪锋、王川也将在今年年底退出业务一线,在合伙人委员会中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继续支持和推动公司战略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的状况也凸显了小米的人才困境,老将们基本实现财务自由,缺乏继续奋斗的动力,真正懂手机的也不多,而新的人才梯队缺乏有效的财务激励和绩效考核,尚未建立起来。

“前几年,王川、周受资曾一度被称为雷军接班人。目前,王川、林斌已退出核心管理层数年,周受资跳槽至字节跳动,小米高层人才也处于过渡期。”一位接近小米的分析师对深圳网记者表示。

“除了卢伟冰,雷军现在还有别的选择吗?”该分析师对《深网》表示。前不久,业内曾传出卢伟冰将离职的传闻。

从小米的角度来看,王翔的退休和卢伟冰的上任更像是小米第一代和第二代高层之间的权力交接。雷军在内部信中表示:“今天分享的这一系列消息对小米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宣告小米管理层实现了平稳交接,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了准备。”

股价下跌、市值缩水、业绩承压,小米自2022年底以来,一直动荡不已。小米的高端战略刚摸索三年,初见成效但不理想;备受期待的造车业务还处于烧钱阶段。随着昔日的创业老手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小米二号人物卢伟冰面临巨大挑战。

空降

2019年1月2日,雷军在微博发布消息称,原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加入小米。 彼时,小米开始实行“小米+红米”双品牌战略,卢伟冰出任红米掌门人,负责整个红米品牌的运营。

2012年,华为将重心从运营商定制转向自有品牌,小米成为华为当时主要模仿对象,余承东启动双品牌战略,子品牌荣耀紧跟小米,在跟进战略的引领下免费字体主题红米,荣耀在2017年超越小米。在此形势下,卢伟冰的重要任务是让独立的红米全面对标荣耀,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公开资料显示,卢伟冰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专业,第一份工作是在康佳,是康佳最早负责海外拓展的员工之一。到2007年12月,卢伟冰已成长为康佳销售总经理。离开康佳后,卢伟冰曾短暂担任天宇朗通海外事业部总经理两年。

卢伟冰最为人熟知的履历,是曾任金立总裁,主要负责金立海外市场。2017年,卢伟冰离开金立,创办诚意科技。诚意科技前身是金立海外事业部,2017年8月左右从金立独立出来。

雷军曾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才终于把卢伟冰请来。”雷军与卢伟冰相识于2012年,地点是深圳欢乐海岸移动电话局。2018年8月底在常州,雷军与卢伟冰聊到凌晨,当时卢伟冰的创业公司诚毅科技也遇到了困难。

雷军对卢伟冰说,“我觉得你不要继续在错误的方向上浪费时间,你应该加入小米,我会收购你的公司。”后来,诚意科技的解散全部由小米负责。之后,卢伟冰出任小米集团副总裁、红米品牌总经理,全面负责红米的品牌建设、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向总裁林斌汇报。

大公司从外部招聘高管时,往往会引来不少关注。小米频繁引入外部高管,也让外界以为小米的管理层全部是从外部招聘的。雷军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外部高管也对小米内部管理造成了影响,误导了部分内部人士的观点。

雷军曾公开介绍过小米选拔高管的原则:(1)内部提拔为主,占比至少80%;(2)同等情况下,优先提拔内部同事、年轻人;(3)加强外部引进,只有不断引进外部人才,团队才会充满活力。

小米上市以来,从公司内部提拔了闫克胜、崔宝秋、高子光三位集团副总裁,30多位事业部总经理、职能部门总经理,从外部引进的集团副总裁只有卢伟冰、常程两位,事业部总经理级别只有刘耀平一人。

王翔曾对媒体表示:小米成功的核心是效率和创新,但曾经高效的扁平架构显然不适合现在的小米。用雷军的话来说,小米内部管理开始从“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变。但此时,高管、中层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出现了管理断层,干部“缺人”成为一大难题。

一位熟悉小米的人士向《深网》透露,“IPO之后,老将们缺乏动力,所以逐渐淡出了一线。因为工资拿的不够,工作难度大,要做的事情太多,一系列因素导致管理团队出现断层。”

“雷总想提拔年轻人,来延续这些老员工的火力,但提拔之后发现,一部分年轻人还是有些稚嫩,管理能力可能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这时候他发现,外面还有像卢伟冰这样,有多年带团队管理经验,但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和野心的人,还是有动力继续努力的。”一位小米内部人士向《深网》透露。

2018年,雷军对小米进行了频繁的组织架构、人事和战略调整:2018年9月,成立组织部,重点抓干部队伍建设;2018年底,销售与服务部重组为中国区,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原有电视部、生态链部、MIUI部、互动娱乐部四个职能部门重新划分为10个新部门,一批80后出任部门总经理。

组织部部长是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德,他的工作重心也从生态链一线转移到了组织部。与组织部同时成立的是总参谋部,王川出任总参谋长。二人的变动被外界解读为“休整”。在刘德出任组织部部长的五个月前,也就是2018年4月,黄江吉和周光平从小米离职。

小米八位创始人中,黎万强是最早淡出的人,他跟随雷军从金山来到小米,其著作《参与感》用“三三法则”概括早期的“小米模式”。2014年,当小米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三时,黎万强宣布隐退。甚至有传言称,黎万强离开后不久,小米就不再鼓励内部传播“参与感”。

2016年1月4日,黎万强在微博正式宣布隐退后回归小米,这次主要负责小米影业,一年多来小米影业几乎没有什么代表作,随后被取消。2019年11月29日下午,黎万强在微信朋友圈宣布正式离开小米。

2019年11月的调整中,黎万强卸任,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升任中国区总裁,CFO周受资出任国际部总裁,负责国际业务的王翔升任小米集团总裁。雷军对王翔的评价是“国际业务表现极其出色”。

频繁的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也是小米2019年的主题。据《深网》统计,小米在2019年至少进行了13次组织架构或人员调整。这些频繁的调整主要围绕手机业务展开,包括中国区业务及线下渠道、海外市场、技术研发等。

在2019年的组织架构调整中:小米8位联合创始人(雷军、林斌、黎万强、周光平、刘德、洪锋、黄江吉、王川)中3位已离职,除雷军外其余4位联合创始人中,仅由大家电事业部总裁王川负责具体业务。

一位小米内部人士向《深网》透露,“卢伟冰来了之后担起中国区的责任,发现效果挺好,就果断复制了这个做法,多引进了一些人。这样,当内部火力撑不住的时候,外面有带队经验的人就能及时补充能量。”

为什么是卢伟冰?

除了卢伟冰,前联想手机高管常程、前小辣椒创始人王小燕、前暴风电视CEO刘耀平、前中兴手机曾学忠,以及曾在魅族、TCL、华为等公司负责营销的杨柘等都加入了小米。他们作为高管,都亲眼见证了前东家企业的惨败。

他们被外界称为“复仇者”,但雷军更喜欢用“创业”来凝聚战斗力。“小米整个新的10年,要把重心放在团队和人才上,把已经取得的成绩放下来,去创业。只有有创业的决心,才能真正做好下一个10年。”雷军说。

“小米的管理架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成立后的前四年,当时小米所有合伙人都专注于手机业务。第二阶段是2013年到2017年,小米采用‘封建制’,即每个合伙人各自带领一个业务往前走,‘中心’就是雷军。第三阶段是小米上市之后,管理模式从封建制演变为县级制。”时任组织部长的刘德告诉《中国企业家》。

“小米的管理架构,要求我们迅速从过去只有个人或者合伙人可以战斗的局面,转变为整个组织都可以战斗的局面,把小米打造成一台所谓的‘战争机器’。”时任组织部长的刘德说。小米之所以成为一台“战争机器”,是因为手机行业进入寒冬。

2019年伊始,Canalys发布了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全年出货量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市场遭遇史上最剧烈的出货量下滑,全年出货量3.96亿台,同比下降超过14%,回到了2014年以前的水平。

小米2018年财报显示,手机总出货量达1.19亿台,其中印度市场出货量为4100万台。而在国内市场,小米的增速和份额一直在下滑。整个2018年,IDC数据显示,小米国内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34.9%,市场份额下滑至10%,由2015年的国内第一下滑至第五。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雷军对这些外国伞兵有着特殊的期望。

雷军对这些外部高管的考核极其严格。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深网》,“雷军对小米引入的每一位高管都有严格的KPI考核机制。他们对新员工比较开放,加入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能兑现承诺,就会有很大的晋升空间。如果不能兑现承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卢伟冰执掌Redmi品牌后,经历了小米双品牌战略落地的关键时期,其负责的Redmi Note 8、Redmi K20等多款手机销量可观,帮助小米在中低端市场维持了基本的市占率。在卢伟冰主宰中低端手机市场的2020年,组织架构调整依然是小米的关键词。

2020年8月,雷军发布《小米新十年内部信》,宣布小米核心战略由此前的“手机+AIoT”升级为“手机×AIoT”。小米认为,智能手机是直接关系小米业务成败的核心业务,是小米商业模式继续确立的基石。“手机×AIoT”核心战略更强调乘数效应。

在升级核心战略的同时,小米还升级了组织架构。在小米手机九周年、MIUI十周年之际免费字体主题红米,雷军宣布小米将实行合伙人制度和新十年创业者计划。

加入小米一年后,卢伟冰在2020年迅速升任小米中国区总裁。在很多人眼中,卢伟冰勤奋、应变能力强,以往为人低调,加入小米后的营销风格也明显“小米化”。按照小米的标准,卢伟冰对公司战略的执行力非常出色,几乎“碰瓷”让红米与荣耀展开了激烈竞争。

前排:王川、洪峰、雷军、林斌、刘德;后排:卢伟冰、周守子、王翔、张峰

媒体评论称,加入小米后,卢伟冰已然成为社交达人,风格突变,掌握了各种互联网营销手段。业内形容他咄咄逼人、咄咄逼人,一入角色就会“露出利爪”。某种程度上,卢伟冰的风格突变也是工作需要,他和雷军配合得不错。

2019年初的红米Note7发布会上,雷军全力以赴,身后的黑底PPT上一行醒目的白字:“不计生死,不服就打”,誓要打垮华为子品牌荣耀。没过多久,卢伟冰又指出竞品充电功率常年只有10瓦,网友们因此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卢十瓦”。

在小米的传记《向前看》中,卢伟冰表示创业后才明白,所有的老板都希望手下有能力的人,让谁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卢伟冰看来,成为交易员之前,自己交了10多亿学费,在技术、产品、供应链、销售、营销五个环节都干过。

此外,卢伟冰对印度市场尤为熟悉,曾自称“对印度所有本土品牌都很熟悉,他们第一天开始做手机的时候,100%会来找我。”过去的这些经历,成功帮助卢伟冰将当时独立于红米手机之外的红米品牌,打造成了小米的主力出货品牌。

他上任后负责的第一款产品红米 Note7 便大获成功,加上之后发布的 Note 8 系列,两款手机贡献了小米 2019 年约三分之一的销量。也正是因为如此,卢伟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被雷军任命执掌小米中国区。

雷军提出“新零售”战略后,接手中国区的卢伟冰在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每个县都会有一家小米之家。自2015年第一家小米之家正式开业以来,五年时间,全国只开了2000家小米之家。2021年,在卢伟冰的带领下,开了8000家店。

据CINNO Research统计,今年5月,Redmi品牌出货量占小米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80%以上。一位小米内部人士曾对深网表示,“卢伟冰加入小米后融入得非常好,雷军对他非常信任。”

当然,在强调结果导向的小米,如果承诺的业绩没有达到预期,情况就不一样了。小米引入的外部高管都有着相当的经验和能力,但加入公司后的表现参差不齐,雷军自然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深网》从多位小米内部人士处获悉,由于常程在微博发布的宣传文案引发争议,以及小米10青春版首发表现不佳,雷军现在对常程并不满意。此后,常程再也没有出现在小米的任何一场新品发布会上,也没有公开露面。常程于2022年1月离职。

毫无疑问,卢伟冰成为“失败者联盟”中第一个站出来的人物,其他人,要么像常程、杨哲,已经辞职,要么像王晓燕,需要向卢伟冰汇报,要么像曾学忠,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军功。

卢伟冰面临的挑战

在卢伟冰履新之前,网上就流传卢伟冰要从小米辞职的传闻,甚至有人分析卢伟冰之前的微博,觉得很有说服力。最后卢伟冰本人也出面澄清辞职传闻,外界猜测这或许是变相施压。

卢伟冰近日正式履新,同时履新的还有另外三位集团副总裁。曲恒是13年前和雷军一起喝过小米粥的创始团队成员;王晓燕2019年底加入公司,此前负责小米中国区销售运营部,现担任集团中国区总裁;马骥2013年加入公司,现担任集团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

有分析师向深网表示,“曲恒未来可能实际上并不负责具体业务。”此时上任的卢伟冰面临新的挑战,对于雷军来说,他可以更加专注于小米汽车,确保2024年量产交付的顺利进行。

为了确保小米汽车一炮打响,雷军急需一位能帮他打理智能手机业务的管家。纵观小米目前11人的管理团队,通过手机业务在小米集团奠定功绩的卢伟冰自然是雷军的最佳人选。

一位接近小米高层的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卢伟冰接替王祥政,与小米造车业务进展不顺有关。11月初,就有传言称小米汽车项目暂停,生产资质问题迟迟未解决。这些都要求雷军将更多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汽车上。

面临巨大压力的不仅仅是雷军,卢伟冰同样如此。

2020年下半年,华为遭遇黑天鹅事件。2020年9月15日,华为因芯片供应问题“被动”退出,这给了OPPO、vivo、小米难得的机会。根据IDC数据,2020年上半年,中国高端手机总销量达2350万台,华为以44.1%的份额排名第一。

从全球手机出货量来看,小米手机出货量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快速增长,本季度手机出货量4650万台,环比增长75%。这一现象在国内市场也同样出现。Counterpoint统计显示,在第三季度国内出货量整体下滑的环境下,小米出货量以1050万台逆势增长19%。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分析称,小米或将很快超越华为,成为仅次于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供应商。三星和苹果第三季度的出货量几乎没有增长。《经济学人》将小米出货量的激增归因于华为事件,小米因此被认定为华为最好的“接班人”。

不过,小米接手的华为市场主要还是中低端手机市场,华为“撤退”留下的高端手机市场主要被苹果蚕食。Counterpoint数据显示,整个2021年,在平均售价4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华为的份额从2020年的13%下滑到2021年的6%,苹果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55%增长到60%,小米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增长到5%。

当时《经济学人》还提出了“小米时代”这个词语。但“小米时代”能持续多久呢?

小米的基石业务手机在2022年遭受巨大冲击。小米集团2022年上半年共售出7760万部手机,较2021年同期减少2470万部,降幅约四分之一。从收入结构来看,手机业务对整个小米集团的收入贡献始终超过60%。小米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

根据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数据,智能手机出货量约7000万台。其中,小米市场份额跌至13%,较2021年第三季度市场份额下降17%,出货量下降约190万台。最终小米被苹果超越,跌至第五位。这意味着“小米时代”的红利结束。

对于小米汽车的进展,雷军近日透露,“小米造车目前进展顺利,甚至可以说超出预期。但汽车很复杂,不能操之过急,希望大家耐心等待,给点鼓励。”雷军还称,“未来两年,我不打算辟谣,也不打算介绍小米造车的任何新进展。”

对于小米二号人物卢伟冰,“我们目前面临的压力比较大,高端手机业务还没有突破,库存和现金流压力都挺大,小米急需爆款产品引流,所以我们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造车业务上。”一位小米内部人士对深圳网记者表示。

用波士顿矩阵法分析小米业务,手机是明星业务,市占率高,增速高,完全以现金为主业;汽车业务是问号业务,市占率低,市场竞争激烈,现金流消耗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告诉深圳网:小米要在这两个领域拼,手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的竞争形势很难预测,汽车是一个高现金流消耗的行业,最后汽车现金流可能吃紧,手机现金流也可能枯竭。

雷军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劳模,小米的成功,是雷军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潮流。“从创业的角度来说,第一步本来就应该成功,核心原因是我们运气好,而不是我们有多大本事,我们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情。毫无疑问,我们找对了潮流,一个连猪都能飞起来的潮流。它之所以受到这么多关注,这么多人知道,就是形势比人强。”雷军早年曾对《深网》作者解释道。

新能源汽车同样备受关注。雷军称“小米汽车是最后一战”,向资本市场讲述着新的故事,但这次猪还能飞吗?而对于卢伟冰来说,如何逆势而行?这也是小米新二号人物卢伟冰面临的最大挑战。

扫描二维码即可在腾讯新闻客户端查看相关文章

小蛮工作室 | 腾讯新闻出品